2010年10月27日 星期三

生態雙和願景訴求簽署書 (市議員版)


生態雙和願景訴求簽署書
親愛的新北市議員候選人,
    我們是長期關心、深耕雙和地區的民間團體與市民。過去,雙和的發展在缺乏整體思考與民眾的聲音下,我們犧牲了公園綠地、犧牲了生活品質,犧牲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暱,也犧牲了參與的權利。
    今天,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的關鍵時刻,永和社大與民間團體共同成立「生態雙和願景聯盟」,提出五項關於生態城市的訴求。我們將於1030晚間700-1000,假台北縣中和四號公園823紀念廣場,舉辦「生態雙和願景論壇」,屆時將公佈兩黨市長/議員候選人的簽署名單,期待您對生態雙和的善意回應,承諾簽署「生態雙和願景」訴求!訴求如下:

1.成立「新北市生態城市推動委員會」,作為新北市主要施政重點,推動「公民參與」的生態政策。(由市長擔任召集人,由民間團體、專家學者、行政單位組成跨局室的委員會,具有規畫/建議/預算分配/執行之權責,其中民間代表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2.綠色生活
(1)政府部門率先採取綠色行動與採購:部門的採購,應朝向綠色建築減少耗能方向,
  率先使用高能源效率電腦產品,無毒清潔產品,有機食物等。
(2)政府之行政、立法部門、以及各項公共工程計畫與相關資訊公開,建立透明/對等/友善的溝通平台:政策擬定程序、立法過程與各項公共工程的計劃內容、時程、相關資料等,應該公開供市民參閱監督,並適時辦理公開說明會。未來「新北市」各單位、各區的網站,應加入這些相關資料上網公開的程序,並建立友善對等的使用介面,讓市民容易近用相關資訊。
(3)推動綠色、公平的消費網絡:鼓勵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發展無毒/低耗能產品網絡。
(4)保存並活化雙和具特殊意義、特色的歷史地點與環境。
(5)發展規劃雙和的多元藝術文化:建立創作人才團體駐引、培育方針,營造國際級藝文活動空間,提供含原住民、新移民、緬甸、韓國等各種多元文化的展售與文化活動中心。

3.綠色空間:
(1)推動綠地倍增計畫:進行閒置空間調查,推動生態/藝文/永續空間再生計畫。
(2)綠色校園公共()化:降低/拆除校園圍牆,增加校園綠地(綠屋頂)、生態池,推動綠建築, 
   開放校園以補充公共空間與綠地。
(3)推動自力營造生態綠化街廓相關計畫:積極補助家戶進行屋頂、垂直綠化與綠地認養維
  護管理等。
(4)河川高灘地生態化,建構都市生態綠道。
(5)推動「去蕪存菁」計畫,將減法設計原則列為公共工程審查標準:以減法設計原
  則進行現有公共建設體檢,同時將其列為公共工程審查標準。

4.綠色交通:
(1)營造「大眾運輸系統+單車或步行」的低碳路網:例如:頂溪、永安、景安、南勢角
  +環狀區域巡迴接駁公車+步行、單車區域路線。
(2)廣設單車停車設施於捷運站、學校周邊與單車路網沿線。
(3)廣設「寧靜巷道區」:限定汽車通行範圍/時間,降低穿越性機動車次;並於學校周邊規劃上
  學路,保障兒童行進安全。
(4)橋樑加掛自行車與人行步道。

5.綠色權利:
(1)營造無障礙的綠地空間:全面檢視雙和現有都會公園、鄰里公園、堤外綠地及綠地空間週
  邊巷道,修整成為無障礙空間。
(2)區域交通/短程運輸無障礙:增加低底盤公車數量/比例與路線。

   


   我同意簽署「生態雙和願景訴求」,並於當選後信守承諾,與民間共同打造生態城市!

新北市市議員候選人:                                

此致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陳若曦、鄭愁予、梁銘剛、陳曼麗、陳健一、OURs都市改革組織、千里步道籌劃中心、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中和社區大學、中華勇者瑜伽服務協會、天母磺溪保護會、仁愛公園護樹志工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永和社區大學、永和享活誌、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呂欽文建築師事務所、秀朗社文史生態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崔媽媽基金會、經典工程顧問公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濰精慈善會、台北縣社區管理發展協會(前雙和公寓大廈聯誼會)、雙和護樹聯盟……個人與團體成員繼續集結中



生態雙和願景訴求簽署書


生態雙和願景訴求簽署書
親愛的新北市長候選人,
    我們是長期關心、深耕雙和地區的民間團體與市民。過去,雙和的發展在缺乏整體思考與民眾的聲音下,我們犧牲了公園綠地、犧牲了生活品質,犧牲了人與人之間的親暱,也犧牲了參與的權利。
    今天,在台北縣升格為新北市的關鍵時刻,永和社大與民間團體共同成立「生態雙和願景聯盟」,提出五項關於生態城市的訴求。我們將於1030晚間700-1000,假台北縣中和四號公園823紀念廣場,舉辦「生態雙和願景論壇」,屆時將公佈兩黨市長/議員候選人的簽署名單,期待您對生態雙和的善意回應,承諾簽署「生態雙和願景」訴求!訴求如下:

1.成立「新北市生態城市推動委員會」,作為新北市主要施政重點,推動「公民參與」的生態政策。(由市長擔任召集人,由民間團體、專家學者、行政單位組成跨局室的委員會,具有規畫/建議/預算分配/執行之權責,其中民間代表不得低於二分之一)

2.綠色生活
(1)政府部門率先採取綠色行動與採購:部門的採購,應朝向綠色建築減少耗能方向,
  率先使用高能源效率電腦產品,無毒清潔產品,有機食物等。
(2)政府之行政、立法部門、以及各項公共工程計畫與相關資訊公開,建立透明/對等/友善的溝通平台:政策擬定程序、立法過程與各項公共工程的計劃內容、時程、相關資料等,應該公開供市民參閱監督,並適時辦理公開說明會。未來「新北市」各單位、各區的網站,應加入這些相關資料上網公開的程序,並建立友善對等的使用介面,讓市民容易近用相關資訊。
(3)推動綠色、公平的消費網絡:鼓勵在地生產、在地消費,發展無毒/低耗能產品網絡。
(4)保存並活化雙和具特殊意義、特色的歷史地點與環境。
(5)發展規劃雙和的多元藝術文化:建立創作人才團體駐引、培育方針,營造國際級藝文活動空間,提供含原住民、新移民、緬甸、韓國等各種多元文化的展售與文化活動中心。

3.綠色空間:
(1)推動綠地倍增計畫:進行閒置空間調查,推動生態/藝文/永續空間再生計畫。
(2)綠色校園公共()化:降低/拆除校園圍牆,增加校園綠地(綠屋頂)、生態池,推動綠建築, 
   開放校園以補充公共空間與綠地。
(3)推動自力營造生態綠化街廓相關計畫:積極補助家戶進行屋頂、垂直綠化與綠地認養維
  護管理等。
(4)河川高灘地生態化,建構都市生態綠道。
(5)推動「去蕪存菁」計畫,將減法設計原則列為公共工程審查標準:以減法設計原
  則進行現有公共建設體檢,同時將其列為公共工程審查標準。

4.綠色交通:
(1)營造「大眾運輸系統+單車或步行」的低碳路網:例如:頂溪、永安、景安、南勢角
  +環狀區域巡迴接駁公車+步行、單車區域路線。
(2)廣設單車停車設施於捷運站、學校周邊與單車路網沿線。
(3)廣設「寧靜巷道區」:限定汽車通行範圍/時間,降低穿越性機動車次;並於學校周邊規劃上
  學路,保障兒童行進安全。
(4)橋樑加掛自行車與人行步道。

5.綠色權利:
(1)營造無障礙的綠地空間:全面檢視雙和現有都會公園、鄰里公園、堤外綠地及綠地空間週
  邊巷道,修整成為無障礙空間。
(2)區域交通/短程運輸無障礙:增加低底盤公車數量/比例與路線。

   


   我同意簽署「生態雙和願景訴求」,並於當選後信守承諾,與民間共同打造生態城市!

新北市市長候選人:                                

此致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陳若曦、鄭愁予、梁銘剛、陳曼麗、陳健一、OURs都市改革組織、千里步道籌劃中心、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中和社區大學、中華勇者瑜伽服務協會、天母磺溪保護會、仁愛公園護樹志工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永和社區大學、永和享活誌、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呂欽文建築師事務所、秀朗社文史生態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崔媽媽基金會、經典工程顧問公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濰精慈善會、台北縣社區管理發展協會(前雙和公寓大廈聯誼會)、雙和護樹聯盟……個人與團體成員繼續集結中



2010年10月19日 星期二

2010生態雙和願景系列論壇


新北市新願景-生態雙和願景論壇 
    台北縣即將在年底升格為新北市,居住在雙和的我們,有沒有可能為這擁擠卻疏離的城市提供一個可以永續生活的未來?
     曾經,雙和有過「花園城市」的夢想:蜿蜒的道路圍繞著綠地,人們優雅地與自然呼吸共生。但在早熟的都市化壓力下,當時的公園計畫,大多改為學校或住宅用地,而綠色街道在土地過度開發下也宛如迷宮。在市民缺席的都市化歷程中,花園城市變成了人口最密集、綠地最貧脊、人際最疏離的臥房城市。
    作為在地團體,永和社區大學亟思以社區培力開展出各種公民參與的可能性。透過與社區/民間團體的初步討論,我們有了2010生態雙和願景系列論壇」的構想,議題涵括交通、生活、藝文、無障礙環境與綠地開放空間等。同時也邀請了新北市兩黨市長候選人與民眾面對面討論雙和的願景,同時簽署「生態雙和願景」的承諾

10/30 生態雙和願景論壇開講:邀兩黨市長/市議員候選人簽署願景承諾
時間:991030晚間700-1000
地點:台北縣中和四號公園823紀念廣場
     700-715   活動開場-生態雙和願景論壇說明
     715-740   公民版「生態雙和願景」報告:
1.          綠色交通
2.          綠色權利-綠地休閒無障礙
3.          綠色生活
4.          綠色空間:(1).景觀、公共藝術、藝文空間再造。
              (2).生態街廓、綠色校園、公共建築。
 740-825    候選人回應1(願景聯盟提問/候選人發表/民眾提問各15
                分鐘)
 825-840    公佈市議員候選人簽署名單
 840-925    候選人回應2(願景聯盟提問/候選人發表/民眾提問各15
                分鐘)
 925-940    願景論壇總結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陳若曦、鄭愁予、梁銘剛、陳曼麗、陳健一、OURs都市改革組織、千里步道籌劃中心、中和庄文史研究協會、中和社區大學、中華勇者瑜伽服務協會、天母磺溪保護會、仁愛公園護樹志工隊、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台灣小小生活文化創意推廣協會、台灣城鄉特色發展協會、永和社區大學、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行無礙資源推廣協會、呂欽文建築師事務所、秀朗社文史生態聯盟、荒野保護協會、崔媽媽基金會、經典工程顧問公司、綠色公民行動聯盟、濰精慈善會、台北縣社區管理發展協會(前雙和公寓大廈聯誼會)、雙和護樹聯盟……個人與團體成員陸續增加中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歡迎小額贊助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由永和社大擔任秘書處,承接聯盟所有行政事務,並負擔基本開銷。但因永和社大經費困窘,需要更多關心的朋友,給予人力或資源上的協助,歡迎小額贊助!所有捐款均公開帳目、專款專用、開立捐款收據。若有不足由永和社大吸收,若有餘額則作為聯盟後續監督新北市政策之用!

郵政劃撥捐款帳號:19560169
戶名:社團法人台北縣知識重建促進會

生態雙和願景論壇經費預算:
項目
單價
總價
備註
鐘點費
13*800*3
31,200
論壇引言人
音響/燈光/帳篷
一式
50,000
含桌椅、帳篷、燈光、音響
文宣、資料
一式
20,000
大學報、相關資料、文宣
場地租借費
4,200*5+
5,000*1
26,000

場地佈置
一式
10,000
六場論壇
雜支

12,800
活動影像紀錄、電池等耗材
合計:150,000

2010年10月15日 星期五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歡迎小額贊助

生態雙和願景聯盟由永和社大擔任秘書處,承接聯盟所有行政事務,並負擔基本開銷。但因永和社大經費困窘,需要更多關心的朋友,給予人力或資源上的協助,歡迎小額贊助!所有捐款均公開帳目、專款專用、開立捐款收據。若有不足由永和社大吸收,若有餘額則作為聯盟後續監督新北市政策之用!

郵政劃撥捐款帳號:19560169
戶名:社團法人台北縣知識重建促進會

生態雙和願景論壇經費預算:
項目
單價
總價
備註
鐘點費
13*800*3
31,200
論壇引言人
音響/燈光/帳篷
一式
50,000
含桌椅、帳篷、燈光、音響
文宣、資料
一式
20,000
大學報、相關資料、文宣
場地租借費
4,200*5+
5,000*1
26,000

場地佈置
一式
10,000
六場論壇
雜支

12,800
活動影像紀錄、電池等耗材
合計:150,000

綠色生活的學習之路 -廖桂賢


綠色生活的學習之路  (廖桂賢,本文刊登於綠雜誌六月號)

與二十世紀後半葉風起雲湧的環境運動相較,這年頭體現環境主義的方式明顯有了轉變。過去,環境運動呈現在世人面前的,多是一群熱血沸騰的有志之士對抗財團和政府不環保決策的街頭抗爭畫面;現在,越來越多人透過食衣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小革命,默默地改變世界。

工業污染在地域間轉移,卻未消失
各種工業的大量發展,雖然為人類社會帶來許多便利的產品和經濟成長,卻也製造了許多副產品:廢水和廢棄物直接造成空氣、水、和土壤的嚴重污染。當許多工業化國家藉此累積了可觀財富、並提升物質生活後,人們也愈來愈注重環境品質,進而制訂各種環境保護法規以管制污染;於是,尋求最大獲利、最小成本的廠商,將污染產業大量移到那些急於爭取經濟成長的國家,反正那兒的環保法規鬆散、甚至不存在。

於是,已開發國家的人民雖然仍有其他非得上街頭抗爭的理由,但與污染工業開發案對抗的情況也漸漸減少。污染工業的外移,讓已開發國家的人民不但能繼續享受充裕的物質生活,家園土地的污染威脅也減少;但許多人因此也不知道,以高物質消耗為基礎的高品質生活,背後是對別人的空氣、水、和土壤的污染。地球上的環境污染從未消失,只是從一個地方轉移到另一個地方。

富裕的台灣仍得為環境健康抗爭
隨著污染的移轉,抗議抵制的場景也隨之轉移到開發中國家。對已經相當富裕的台灣而言,這樣的歷程卻仍是現在式。即便台灣也有不少高污染產業陸續外移,污染著那些環境法規更為不彰的國家,政府仍以數十年不變的思維來治國,不惜一切地拼經濟;例如,犧牲肥沃農地以成就工業園區開發的舊思維仍然主導著經濟成長政策,近來的苗栗後龍的科學工業園區,以及彰化二林的中部科學園區第四期開發案就是政府和財團一意孤行的兩個案例。台灣的土地和人民仍然無法脫離工業污染的命運,熱血之士仍不得不上街頭為環境健康、公平正義而抗爭。

生活習慣的變革,寧靜革命潛力
但無論是在仍與工業污染搏鬥的台灣、或是環境品質已大幅改善的歐美國家,今天的環境運動都呈現了比以往更多元的面貌。其中一面,就是愈來愈多人體認到,環境惡化並非只是少數財團企業污染的結果,更是富裕世界不永續生活模式所造就的;無論是直接或間接,我們生活中食衣住行等各樣活動的背後,都隱藏著巨大的環境衝擊。因此,環境運動的面貌不再侷限於街頭抗爭,日常生活習慣的變革也是保護環境的有力工具、也是環境意識的體現。

這股主要以個人、家戶、或機關團體為起點的環境運動,或許沒有街頭抗爭的熱血彭湃,卻有著積沙成塔的寧靜革命潛力。從垃圾回收觀念的普及到近年來有機食品的風潮、從綠建築到綠色商品到綠色消費概念,即便新觀念的推廣不帶著驚天動地的革命訴求、即便是不起眼的生活訴求,當眾多的個人自發地做改變時,就足以匯聚成龐大的變革力量。

反射性的消費決策
回想過去這些年,自從開始關心環境議題後,我也漸次進行著生活上的改變,特別是在消費選擇上。以前,食衣住行育樂等生活上大大小小的決策:從一日三餐的食物、到牙膏洗髮精的消耗品、到衣服鞋子的必需品、到通學通勤所使用的交通工具等等,我的選擇考量僅以便利、價格、外觀等為考量。雖然可以理性地列出內心的決策標準,但其實庸碌的生活並不允許我花太多的時間來做理性思考;而且大部分的情況下,我的決策被廣告所左右而渾然不覺。

在現代生活中,依照自己的經濟能力,以便利、價格、外觀等條件來權衡商品的購買,已經成為多數人的反射性動作,大部分的人可能從未質疑過這些標準。但現在愈來愈多人開始思考:提供便利的產品(例如速食)真的愈好嗎?俗又大碗(例如鼓勵大量購買的折扣活動)真的代表我們賺到了嗎?

商品背後的環境和人道成本
我們現在知道,工業革命雖然大幅改善了人類生活,卻也帶來嚴重的氣候變遷副作用,足以威脅人類生存;從塑膠碗到汽車,我們生活中每一件工業製品都附帶著環境衝擊。近年來,許多研究者和媒體更陸續為世人揭發了商品背後的人道成本;例如含毒物的電子廢棄物大量落腳貧窮國家,造成該地環境和健康的危害;家禽牲畜的大規模畜養違背自然、甚至如同虐待動物;動物屠宰廠大量雇用並欺壓弱勢的非法移民、踐踏人權;農藥使用過量加上基因改造,食品早已不再「天然」;跨國企業為了壓低成本,以低薪資、高工時在貧窮國家雇用童工,創造「血汗工廠」現象。原來,我們生活中所吃、所用的東西,我們所做的每一項決策,背後都有著看不到的環境和人道成本。

知曉了這些隱藏成本後,我知道僅以價格和便利性來考量生活中的各種選項,是不足夠的。即便我知道盡量減少消費、減少消耗無謂的物資,應可稍減自己對環境的危害,但不得不消費時,決策卻再也不輕鬆簡單,甚至讓人頭痛!今年初春,我正式從西雅圖搬到南加州的爾灣(Irvine),在建立新家過程中,充分體驗了各種決策上的困難和掙扎,這是過去對環境議題矇懂無知時所不曾經歷的。

瞭解環境和人道成本,決策再也不單純
剛到美國的頭三年,我住在費城。作為一個得付高昂學費的留學生,消費的唯一決策標準就是「省錢」:家具和日常用品、食品等是愈便宜的愈越好,唸設計的我甚至對商品外觀的要求都可以放棄。那時,以低價為行銷手段的沃爾瑪(Walmart)商場是我經常去撿便宜的地方;離開費城後,我才知道沃爾瑪不人道的經營方式早已惡名昭彰。

在國外十年,因為種種不得已的理由,總共搬了十一次家。隨著對環境議題認識程度的增加,每增加一次搬家經驗,在家具和日常用品的保留與捨棄之間,又增加了更多的考量。

減少物質浪費,還是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2008年底,我和夫婿得暫別西雅圖到柏林和札幌短居。因為離開是暫時的,無論是帶著所有家當走、或是到該地再買新家具顯然都是不智的,所以我們在柏林和札幌都選擇住在附有家具的公寓,以免除買新家具的物質浪費。但真正面臨抉擇的是如何處理留在西雅圖的家當:該花錢租個大儲藏間以容納所有的家當?還是大量捨棄那些便宜的東西,等一年後回到西雅圖再買新的,就可以租小空間省錢?

即便後者在金錢上比較划算,卻等於是物質上的浪費;但前者的金錢成本也實在不低。最後,我們屈服於金錢考量,但將捨棄的家當都捐給了GoodwillGoodwill是美國一個非常著名的非營利機構,專門收受二手用品再轉賣出去,賣得的錢作為失業者和低收入戶的職業訓練經費。將東西捐給Goodwill,某種程度為我減去了一些浪費物資的罪惡感。

而今年從西雅圖搬來爾灣,又面臨更多困難的決策,即便完全不考量金錢成本,只考慮環境成本,仍難以權衡不同選項。以不浪費物資為出發點,我應該將西雅圖的家具全都由貨運公司運到爾灣,但是,運輸距離將近兩千公里,會增加多少的溫室氣體的排放!在減少物質浪費與免去溫室氣體排放之間,該如何抉擇?

沒有任何一個研究,能夠明確地告訴我,哪一個決策對環境造成的衝擊比較嚴重?面對這個或許永遠無解的問題,最後我向時間成本妥協、採用最省事解決方案:將所有家具分送給有需要的西雅圖朋友,連賣家具的時間也省了,完全不帶走任何家具。

買二手家具還是新家具?
來到爾灣,面對一間空房子,一切得重頭來。每添購一件家用品,背後都有複雜的考量,卻常常無法找到完美的方案,往往以向現實妥協收場。理想中的新家,所有的家具都該是二手家具,如此應可將環境成本減到最小;只是,想的容易實踐難,找得到的二手家具不是不合用、價格太高、就是外觀實在無法接受。退而求其次的方案是,買以環保素材製作的家具,但市面上這樣的家具並不多,而且許多昂貴到無法負擔。最後我們跟許多人一樣,還是走進了IKEA

不情願支持跨國企業的理由
錢給跨國企業IKEA賺去,我是百般不情願,卻不得不在時間和金錢的考量之下徹底妥協。為何我不情願支持跨國企業?跨國連鎖店在各地的過度膨脹,扼殺了地方經濟發展的空間,使得在地商店漸漸消失,讓在地商業文化漸趨單一,甚至徹底毀滅地方經濟。此外,多數跨國企業的經營以追求利潤極大化為絕對目標,鮮少考量社會和環境成本,規模經濟的結果是犧牲了環境和人權。當然,在地商店所販售的產品不見得比較環保,但與其錦上添花地將我的錢交給已經富可敵國的跨國企業,我寧願把錢交給地方上的小老闆。

支持獨立商店,卻排放二氧化碳?
然而,支持獨立經營商店想法在爾灣卻很難實踐。這個城市的商業幾乎為少數大型連鎖企業所佔據,雖然仍有少數獨立商店存在,卻離家很遠;這時,又得進行這樣的掙扎:我該大老遠開車、排放二氧化碳去獨立經營的商店買東西嗎?還是就近在附近的連鎖店買就好?我沒有答案。

至於我們在爾灣所居住的典型郊區房舍,我也得考量這建築物對環境衝擊。由於我們在爾灣不會長期居住,如何在不花大錢做水電系統改造的情況下節能省水,是一大挑戰。目前除了盡量回收乾淨的水、少用水、少用電之外,坦白說,我還沒有其他更聰明的作法。

節省水資源,還是當影響社區房價的「害群之馬」?
但其實,這棟房子最讓我傷腦筋的是前後院的維護問題。面積不大的前院卻鋪著美國人最愛、卻最不環保的草皮:因為在乾燥少雨的南加州要讓草皮綠油油,不但需要大量的灌溉,還需定期使用化學藥劑以除去「雜草」,不但浪費水資源,也一併摒除了物種多樣性和小動物棲息的可能。狹長的後院則有著前任屋主留下的造景,隱約有著日式庭園的風味,種有溫帶的楓樹和其他根本不適合南加州氣候的植物。

要維持前後院原本的風貌,必須得定期澆灌、施肥、修剪、除草。但這每一項工作都是都讓我非常不情願,除了不願花那個「美國時間」之外,也是因為這些維護工作對環境有害而無益。只是,住在一個典型的美國社區中,若不維持庭院的「美觀」、任由庭院「雜草叢生」,不但違反社區規範,也會被整個社區視為影響周遭房地產價格的害群之馬。

若不想招人白眼又要避免那些不環保的維護工作,理想的方案是進行庭院大改造:改種植適合當地氣候的南加州原生植物,就無需擔心澆灌、施肥等問題。但是,這龐大的花費絕非我們現階段能夠負擔的起。於是,我決定對前院草皮採取賴皮策略:能不割草就不割草,直到有人來警告;至於外人看不到的後院,我選擇關閉自動澆灌系統,若不能適合這裡氣候的植物,很抱歉,就請被自然淘汰吧。

綠色生活大不易
要讓在南加州過綠色生活,我和夫婿還有太多的工作要做,而且在考量環境和社會成本之際,時間和金錢成本卻也是不得不考量的現實課題。幾年下來的感想是,一般人要從日常生活來體現環境主義,其實並不容易。要過真正的綠色生活,我們不但缺乏政府政策和企業產品的大環境支持,也缺乏足夠的決策資訊。

許多人也許會說,想這麼多幹什麼?何苦平添困擾?其實,在日常生活的大小決策中進行思考,對我而言並非困擾而是腦力激盪,雖然現階段總找不到最令人滿意的方案,往往只能向現實妥協,但這卻是綠色生活必經的學習之路。唯有每個人都試著在生活中做更細膩的決策思考,我們才會深刻明瞭:許多習以為常的社會運作模式包括製造和消費,有著重大缺陷,才讓人不得不在金錢時間和社會環境的天秤前掙扎。唯有體認我們目前所處的困境,才知道該如何做徹底的改造。

只要願意思考,就種下了改變的種子
即便不上街頭參與環保運動,學習過綠色生活也是環境主義的具體實踐,也是為後代子孫的永續未來而努力。而綠色生活的開展,要從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決策開始,只要我們願意花一些時間思考,即便暫時沒有完美方案,卻也種下了改變的種子。

2010年10月14日 星期四

見賢思齊,台灣在等什麼?阿里

見賢思齊,台灣在等什麼?(阿里,摘自行無礙生活網)

在澳洲布里斯本看見公車巴士皆以『低底盤公車』在行駛及服務,車內至少在中間位左右二邊各有一排三個活動式座椅的並排座位與輪椅位共同使用空間,椅背上方有按鈕操作可掀起與放下位置,每個座位的下車按鈴還有『點字』呢。當無行動不便之輪椅族上車時一般乘客可以就坐,反之;一般乘客見有輪椅族上車時就必須主動讓位。電聯車、火車、通勤車廂更是普及性的有『輪椅專用位』至少一列(班次)的其中一節車廂有二至四、五個輪椅專用空間與寬敞的無障礙廁所設施設備,及行李放置處。布里斯本河的City Ferry渡輪一樣可以讓輪椅族自由上下岸通行無礙。台灣人羨慕吧!


台灣已進入高齡化社會,我們準備好了?

根據內政部2010年5月人口統計,65歲以上老年人有2,473,235人,佔總人口10.69%;2010年第1季領有身心障礙手冊者1,063,624人,佔總人口4.60%,二者比率加計逾15.29%,且逐年上升趨勢。行政院經建會預估台灣老年人2017年達14%,2025年達20%,即五人當中有一位是65歲的資深公民。(注釋:老年人8%-14%為高齡化社會,14%以上為高齡社會)

政府失靈!人民受難!官員自我感覺良好?

政府是為人民而存在,公僕是以服務人民為職志。就交通服務除了促進各行各業經濟發達之外,尚有促進社會參與、政治活動、生活休閒等很多功能。對於行動不便的弱勢族群在交通運輸部分如有『低底盤公車』的行駛,將有助於輪椅族、電動代步車、拐杖、老人、嬰兒車、兒童、菜籃車、穿高跟鞋、孕婦、膝髖關節退化,及平日在進行醫療復健的男女老少鰥寡孤獨殘疾者等人士的生活自理與通行會更方便,且有安全與舒適感,同時也能解決現有復康巴士(Door to Door)的不足及促進弱勢族群參與社會的機會與提升生活休閒品質,達成社會共融的境界。

舒適、安全、方便、貼心的服務

中央及地方交通權責機關負有擬定各項交通運輸政策及服務需求計畫的任務,並依公共利益政策及有前瞻性規劃要求客運業者提供舒適、安全、方便、貼心的服務,依性能年份汰舊換新車輛以『低底盤公車』為主要車型投入營運(尤其是黃金路線、郊區冷門線),及規劃無障礙路線的優先順序,不要一再向民間團體及消費者推諉訴說『山區道路』不適宜行駛低底盤公車迴避高齡社會時代的來臨。何況被眾人開罵的道路、公路「路況」不好就請主管管路的機關單位去做好。

低底盤公車路線普及化、生活化

在規劃『低底盤公車』路線部分我們期盼優先於1.高鐵、台鐵之各站場的接駁客運路線,2.聯外各縣市長途客運路線,例如,台北往返高雄、台中等地區3.跨縣市路線,例如,北市往返三重,北市往返新莊,北市往返板橋,北市往返淡水等短程路線,4.與捷運交叉(而非重疊或平行線)的市區路線,5.行經學校、公共場所、觀光景點等生活休閒、風景區、遊樂區路線,例如,往陽明山、外雙溪、動物園等,6.觀光特約巴士與出租遊覽車等旅遊路線。

在運輸服務部分應注意:1.駕駛、服務方式與上下車斜坡板的操作,2.車內設備如:按鈴位置、高度、點字,斜坡與傾斜,座椅空間的安排、位置。3.各車站、場站、月台、候車處的無障礙平面設計,車廂體上下車出入口與月台間連接面間隙不能夠大(如逾3公分),以免輪椅卡住造成危險!

低底盤公車當今潮流服務在那裡?

低底盤公車在那裡?有多少輛?分佈在那裡?行駛的路線?從網路上搜尋的公開資料整理出現有低底盤公車營運的有台北市、桃園縣、台中市、嘉義市、高雄市等五個地區,服務區域、車輛及路線真是少的可憐!攤牌沒有的縣市要加油迎頭趕上之外,政府在那裡?官員有想法?人民有感受與行動?還是放乎伊爛!!

統計數字台北市有531部領先,台中市有67部為次,嘉義市有13部,桃園縣有10部,高雄市有5部,全國加總起來為626部;再據交通部99.08統計機動車輛登記大客車營業用有26,552部,與低底盤公車626部二相除約2.4%。您說這個數字百分比該如何是好?!

環境景觀設施減法之設計-張基義

環境景觀設施減法之設計 張基義(交通大學建築所所長)


台灣過去不重視建築、文化、景觀等專業,且未與土地結合,缺乏資源保護的觀念,以致累積成現在的文化習慣。公共建設因未重視景觀工程,已破壞島嶼自然生態景觀。因此,地貌與地景改造意義,不是「花大錢作大建設」,而是從環境整頓觀點,提出創意與還原自然景觀構想。


台灣過往偏重實用機能與硬體工程,忽略了環境景觀的空間美學與軟體經營,導致整體環境景觀支離破碎傭俗不堪。因此,要改善已臻飽和混亂不堪的環境景觀,就應該重新建立減法的空間美學觀。注意「減法設計理念」,大自然景觀之美永遠大於人造美,非必要不輕易添加人工設施於其上。

海洋型國家的美麗是「減法的美學」、大陸型國家的美麗是「加法的美學」。國人因承傳傳統的加法美學,認為繁華豐富是美,簡約樸素不是美。美學價值觀是一種文化,要轉變加法觀為減法觀並不容易,但是值得學習。尤其,台灣地區現今各項發展已過於飽和,環境景觀雜亂且無特色。要重建台灣環境景觀之美,我們需學習「少即是美」的文化、藝術觀念,乾凈的美麗、千錘百煉的美麗、樸素的美麗、纖細的美麗,以減法、簡化為原則進行環境景觀的改造運動。




1. 極簡主義、簡約主義Minimalism:從八十年代開始興盛的一種設計風格,追求極端簡單的形式美學。


 「自然Natural、基本Basic、簡單Simple」為定位,極簡主義代表新世紀的生活趨勢。


 「Less is more」簡約的豐饒,極簡主義仍是當代設計與生活的新趨勢,無論是日常生活中的靜坐冥思,食-天然生機飲食,衣-纖維表現新的自然風格,住-環保綠建築,行-步行、腳踏車與大眾運輸,回歸大自然最原始的生存方式,使生活簡單化,讓我們有更廣大的省思空間,並在喧囂的都市叢林中,心靈得到沉澱。

2. 減法的空間美學


 建築、地景與設施融合,避免過渡設計。


 人造景觀與自然景觀共構、共生、共存。


 減少過多材料的濫用與設施的拼湊。


 減少視覺上的文字與圖像暴力。

3. 背景工程:重點為統一規範的訂定。主題工程:重點為創意的發揮。背景工程與主題工程的區別,在於其設計的重要性無關乎工程尺度的大小,或工程金額的高低。



4. 環境景觀的新契機,在於介面的整合與新觀念的建立。


 農業景觀: 農委會、原住民委員會、退輔會

 森林景觀:林務局、原住民委員會、退輔會

 水岸景觀:漁業署、水利署、港務局

 工業景觀: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

 交通景景:公路局、高公局、捷運局
 國家公園、國家風景區:營建署、觀光局
 國宅、新市鎮:營建署
 城鄉景觀:地方政府工務局、工商旅遊局、建設局、農業局、城鄉局、原民局、農業局、觀光局、流域管理局、都發局

長久以來,台灣公共工程設計費的計價是根據工程費的高低,導致無趣的設計搭配花崗岩石材的設計到處聳立,因為這種設計最不傷神,卻能達到最高造價,所以創意被徹底壓縮。優秀的設計師幾乎都不願碰觸公共工程的設計,原因不是利潤不足,而是設計新意幾乎無從發揮。小型公共設施的設計費必須要提高或以成本加工時法或統包方式處理,才能有發揮設計創意的可能。大到一個都市,小到一個街道家俱,都必須有清楚的規範以維持空間秩序與工程品質,也必須有充滿創意的設計以維繫空間的生命力。

公平貿易簡介

公平貿易簡介(生態綠商業有限公司)


公平貿易是一種有組織的社會運動,倡議消費者以一個『合理價格』向貧窮國家的生產者購買貼有公平貿易標籤與相關的商品。然而公平貿易的概念遠遠超出了簡單的經濟交易行為:『建立購買者與生產者之間的長期夥伴關係』是公平貿易的核心概念,目的是不依靠捐款者的援助,卻能提供農夫、工人與他們的家庭一種永續的方法來改善他們的生計。

友善農民

公平貿易對生產者承諾提供一個能維持生計與永續經營的「保證收購價格」,這個價格能讓農民免除價格波動的傷害與保持生存尊嚴,而且確保他們是以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耕種。此外,公平貿易組織(FLO)向特許商收取年費和固定比例的營收,用來成立「社會發展金」,運用在幫助貧窮國家的生產組織建立水、電、教育、醫療等基礎設施,幫助他們擺脫赤貧,踏上經濟發展的第一階樓梯。

友善消費者

公平貿易以透明的管理方式與商業模式,建立一個負責任的商業網絡,讓消費者可以清楚追溯產品的來源。如此透明的機制,可以減少層層剝削與行銷成本,拉近消費者與生產者的距離,不但保障生產者的收益,也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公平貿易並且教導與幫助生產者以保護環境的方式,產出對環境友善的高品質商品,對消費者也有益。

在公平貿易組織內的生產者多半為國際社會邊緣國家的農民與工人,這些生產者在自由貿易的體系內並未獲益,反而因為剝削與壓榨生活在恐懼與赤貧之中。長久以來,公平貿易幫助他們改善生活,使他們在醫療、教育等基本生活條件方面獲得更好的照顧,並投資他們生財設備,提供生產者接觸國際市場、呈現商品與動員的資源,幫助生產者得到經濟獨立的機會。

公平貿易並鼓勵加入的生產者遵守公平貿易標準,例如成立生產組織賦予勞工自主的權利,克服種族歧視,以及幫助婦女取得工作技能,得到平等的工作權利與機會等。此外,參加公平貿易組織的農人與工人也被鼓勵使用永續的生產方式、尊重自然環境,避免對害蟲管理使用有毒農藥,因此在公平貿易所認證的咖啡中,接近85%也是對環境與工人健康較有益的有機咖啡。所以得到公平貿易幫助的生產者在標準之下,也能提供對另一端消費者更好更健康的產品。